德電器王國賣盤京東     百年品牌淪中國「新殖民」據點?
德電器王國賣盤京東 百年品牌淪中國「新殖民」據點?

中國電商巨頭京東(JD.com)日前宣佈,有意出手收購德國電子產品零售商Ceconomy,引起歐洲業界廣泛關注。根據31日京東同Ceconomy發出嘅聯合聲明,京東將向Ceconomy普通股股東提出自願性公開收購要約,每股出價4.60歐元現金,整宗交易總值超過22億歐元。若成功,將成為近年中國企業對歐洲最大手筆之一,亦有望為京東在歐洲市場建立戰略灘頭堡。

根據雙方披露,京東已確保掌握Ceconomy過半股權。當中最大股東凱勒哈爾斯家族(Kellerhals family)雖然仍會保留約25.35%股份參與公司,但已同意出售其中3.81%。其他如哈尼爾家族(Haniel family)、貝斯海姆(Beisheim)、BC Equities及Freenet等股東,合共控制約27.9%股份,亦表明會向京東出售。整體計算,京東已獲得57.1%股權承諾。收購價較Ceconomy近期股價溢價23%,並獲得其管理層及監事會一致支持。

Ceconomy擁有歐洲兩大電子產品零售連鎖品牌MediaMarkt及Saturn,喺歐洲多國設有約1000間門市,亦經營歐洲其中一個最大嘅電子產品網店。2023至2024財政年度,Ceconomy僱用人數約5萬人,營業額達224億歐元,其中線上銷售佔51億。

京東行政總裁許冉指出,收購係為咗「建設歐洲領先嘅下一代消費電子平台」,並結合京東喺電商科技方面嘅專長,以及Ceconomy嘅實體零售網絡與品牌力量。京東近年已喺英國、法國、德國設立物流樞紐,為歐洲拓展打好基礎。

分析指出,喺中國本土市場,京東正面對阿里巴巴喺高端市場壓力,低價市場則被拼多多夾擊。相比之下,歐洲線上零售滲透率仍有增長空間,京東或有機會憑藉物流同供應鏈優勢突圍而出。

值得一提嘅係,京東曾於2024年初意圖收購英國零售商Currys,但最終因地緣政治因素而告吹。今次出手Ceconomy,係京東對歐洲市場第二次重大嘗試。德國媒體分析指出,京東對歐洲業務早有佈局,其創辦人劉強東早喺2018年就公開表示對德國市場感興趣。

Ceconomy行政總裁代斯納(Kai-Ulrich Deissner)形容京東係「理想嘅合作夥伴」,能為公司帶嚟技術、供應鏈及零售管理方面嘅支持。佢保證,若交易完成,MediaMarkt同Saturn品牌會繼續保留,公司總部亦將維持喺杜塞道夫,三年內唔會因經營需要裁員,勞資協議同共同決策權亦會如常維持。

為回應德國政界及工會對中國資本嘅疑慮,京東亦作出多項承諾,包括五年內維持公司結構不變,三年內唔簽訂控制或損益轉移協議,並尊重現行勞資委員會同集體薪酬談判安排。此外,京東強調,會保持Ceconomy現有嘅IT及技術系統獨立,藉此回應地緣政治緊張情緒。

代斯納表示,預期交易唔會遇上重大反壟斷障礙,並希望喺2026年上半年完成整個收購程序。

不過,Ceconomy龐大嘅實體門市網絡亦成為市場關注焦點。京東喺中國亦經營實體店,但規模遠不及Ceconomy,外界憂慮其經營模式能否適應歐洲市場,以及是否會考慮關閉部分門市以削減成本。此外,凱勒哈爾斯家族作為留守股東,以及德國和歐盟層面嘅審查程序,都可能為交易帶來變數。

今次交易係中國企業重返歐洲零售市場嘅少數大型動作之一。自2016年高峰期後,中資對歐投資明顯放緩。京東收購Ceconomy嘅金額超越騰訊於2024年以15億歐元收購波蘭遊戲公司Techland,成為中國對歐洲零售業最大規模投資。

有趣嘅係,MediaMarkt喺2010年曾試圖打入中國市場,與富士康合作拓展業務,惟最終無功而回,數年內撤出。今次輪到京東出手收購其母公司,亦可被視為一種「角色逆轉」,京東希望喺歐洲市場複製過去Ceconomy未能喺中國達成嘅電商轉型之路。

發佈時間: 2025年08月01日 13:28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