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喺昨日發表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上調咗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而中國經濟預期更係當中調整幅度最大。呢個修訂反映出全球喺貿易緊張局勢下依然有一定韌性,但IMF同時警告,關稅風險有可能對未來構成持久負面影響。
報告指出,IMF將2025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測由4月嘅2.8%調升至3.0%,2026年預測亦由3.0%微升至3.1%。不過,呢啲數字仍然低過疫情前3.7%嘅歷史平均水平,亦比唔上今年1月時IMF所預測嘅數據。IMF首席經濟學家古林查斯(Pierre-Olivier Gourinchas)話,全球經濟雖然避過咗最壞情況,但仍然面對高關稅嘅壓力,呢啲負擔將持續拖累經濟表現。
今次上調主要係靠新興市場同發展中經濟體嘅動力推動。IMF將呢類經濟體2025年嘅增長預測由3.7%升至4.1%,2026年預計維持喺4.0%。其中最搶眼嘅係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其2025年增長預測由4.0%大幅調高至4.8%,升幅達0.8個百分點。呢個樂觀評估主要基於中國上半年經濟活動表現強勁,再加上美國對中國實際關稅稅率出現明顯回落,由4月計算嘅24.4%降至而家嘅17.3%,遠低於市場預期。
IMF指出,中國經濟預測獲得上調,關鍵在於中國企業為咗應對潛在加稅風險,出現「大規模提前備貨」行為,帶動短期出口激增,特別係對美國嘅出口。古林查斯強調,呢種囤貨效應只屬暫時性刺激,唔可能持續,甚至可能喺下半年至2026年間拖慢增長。此外,中國增加公共支出亦對整體經濟形成支撐,突顯出政策刺激手段嘅成效。
不過,報告亦唔忘提及整體經濟面對嘅下行風險。IMF警告而家全球貿易政策正處於「脆弱平衡」狀態,地緣政治緊張、財政赤字擴大,加上全球金融環境可能轉趨收緊,都係重大風險來源。古林查斯指出,高關稅帶嚟嘅成本會喺今年下半年逐步轉嫁畀美國消費者,推高通脹水平,令美國通脹長期高於聯儲局目標,唔單止影響美國本身,仲會打擊全球供應鏈。
講到關稅,報告特別提到特朗普所推動嘅新一輪關稅政策。如果最終實施更嚴苛措施,將進一步壓制全球貿易同經濟增長。IMF今次預測建基於「普遍關稅上調暫緩實施」呢個假設,但報告亦指出,呢個前提充滿不確定性。
至於其他主要經濟體,預測亦有調整。美國2025年增長預測由1.8%微升至1.9%,2026年升至2.0%,歸因於國內需求表現堅挺。歐元區2025年增長由0.8%上調至1.0%,部分歸功於愛爾蘭對美國製藥出口強勁。但並非所有國家都受惠,例如俄羅斯2025年增長預測由1.5%下調至0.9%,反映地緣衝突影響;韓國亦由1.0%降至0.8%,突顯高度依賴貿易所帶嚟嘅脆弱性。
全球貿易量方面,2025年預計增長2.6%,比4月預測嘅1.7%有所上調,主要得益於出口商趁關稅未生效前急忙出貨。但2026年貿易增長預測反而下調至1.9%,低過之前估算嘅2.5%,反映高關稅長遠將拖慢全球貿易活動。IMF重申,貿易壁壘唔單止拖慢增長,仲會加劇全球不平等,尤其對發展中國家復甦構成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