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喺北京舉行嘅中歐領導人峰會,雖然冇乜戲劇性場面,但對歐盟官員嚟講,已經算係一種「勝利」。歐盟官場內部情緒低落,暑假將至,面對美國加徵關稅嘅壓力,以及中國強硬態度,官員們顯得疲憊、無力感增加,更加擔心歐盟喺全球影響力方面嘅滑落。
日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喺北京會見咗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António Costa)同埋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據悉,歐方發現北京喺長期爭議問題上堅拒讓步,反而展現出由三個月前迫使美國降低關稅之後累積而嚟嘅信心與傲氣。
不過,相比以往幾次峰會,今次就烏克蘭問題嘅討論更加開放同坦率。以往歐方代表認為中國對佢哋嘅關切置若罔聞,但今次雙方展開咗一場深入嘅辯論。會談歷時超過三小時,歐盟再次呼籲習近平約束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習則回應話,特朗普總統未能兌現喺選前講過要喺24小時內解決俄烏戰爭嘅承諾,足以證明外界對呢場衝突嘅影響力其實有限。
習近平喺會中一再強調,佢對被佢稱為「好朋友」嘅普京,實際影響力無咁大。雖然習對歐盟就中國銀行因支援俄羅斯而被制裁表示不滿,但就冇再重提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早前喺布魯塞爾聲稱「中國唔希望俄羅斯輸」嘅強硬說法。歐方感到欣慰嘅係,中方唔再誤判歐盟對烏克蘭嘅決心。
喺氣候聯合聲明方面,雖然措辭模糊,但喺王毅之前威脅會取消聲明背景下,歐盟已經視之為「成果」。據透露,雙方計劃喺9月舉行會議,監察關於稀土出口許可制度升級版嘅進展。但多名與會人士坦言,中國領導層對貿易問題立場依然強硬。
中方積極推動重啟《中歐全面投資協定》批准程序,又希望就電動車爭端進行談判,但所提出嘅交換條件相當有限。馮德萊恩形容歐中關係正處於「拐點」。歐盟委員謝夫喬維奇(Maroš Šefčovič)就坦言:「年初仲期望有好結果,但遺憾嘅係,我哋不但未能縮窄分歧,反而問題愈來愈多。」
有官員喺從北京返歐之後表示,由於中國喺工業產能過剩、補貼等問題堅持己見,「歐盟如果想保持競爭力,就只能夠更加堅持己方立場」。但喺蘇格蘭遭特朗普政府施以15%關稅重擊之後,歐洲內部開始懷疑,自己仲有冇膽量應對外部壓力。
而更令人尷尬嘅係,歐盟唔止接受咗呢份由特朗普提出嘅不對等協議,仲要公開感謝佢提出方案。多個網上群組內瘋傳多張馮德萊恩同特朗普喺蘇格蘭Turnberry高球度假村合照,歐方代表硬擠笑容,齊齊豎起大拇指,有官員暗諷係「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上身」。
馮德萊恩更語出驚人:「我要感謝特朗普總統喺達成呢次突破性協議所作嘅貢獻與領導力。他雖然係個強硬談判者,但佢都係個交易高手。」呢番說話即刻引來歐洲多國媒體嘅猛烈批評,《投降》、《羞辱》、《淪為附庸》成為各大報章嘅標題。
法國總理貝魯(François Bayrou)喺社交平台X發文話:「馮德萊恩-特朗普協議,係一群自由人民放棄自我價值嘅黑暗日子。」但佢冇講嘅係,幾個月前佢曾經親自干預,幫波本威士忌成功移出歐盟報復性關稅清單。
前歐盟農業談判代表克拉克(John Clarke)就直斥:「馮德萊恩話呢係史上最大貿易協議?根本係胡說八道。呢份協議唔止冇促進貿易,反而令歐盟更加脆弱。應該叫做史上最糟糕嘅貿易協議。」
對中國而言,歐盟此舉或許會令其對歐信心更加增強。謝夫喬維奇承認,布魯塞爾仍希望與華府維持協作,包括應對「全球產能過剩」嘅鋼鋁進口問題。白宮早前發表聲明指,美歐將恢復喺供應鏈韌性、反逃稅、投資審查等方面合作,並會針對「第三方」嘅非市場行為,包括中國,加強監管。
然而整體而言,分析界認為,歐洲領袖喺北約峰會期間對特朗普阿諛奉承,加上今次喺蘇格蘭讓步,無疑令歐洲喺中國甚至全球其他地區眼中顯得軟弱。北約秘書長呂特更曾用「爸爸」嚟形容特朗普喺以色列-伊朗戰爭期間果斷出手轟炸伊朗核設施嘅舉措,令人側目。
《榮鼎集團》中歐關係分析師巴金(Noah Barkin)指出,儘管今次峰會冇達成實質突破,但「拐點」呢個詞仍然有其意義。馮德萊恩喺與習近平會晤時強調,中國一直未有回應歐盟對經貿不平衡同支持俄羅斯等問題嘅不滿,警告中國,若唔正視歐方關切,雙方關係將進一步下滑。
巴金總結話,依家已經相當清楚,中國根本無意回應歐洲。就連年初仲對歐中達成一攬子協議抱有期望嘅謝夫喬維奇,依家都變成對華現實派。有歐盟高官直言:「中國寸步不讓,我哋本來估佢哋會做啲表面讓步,但連呢啲都無。」另一位官員補充:「中國而家態度好清楚——佢哋認為自己已經制服咗美國,對付我哋更加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