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生育率爆新低     竟然唔關經濟事     議員:AI伴侶先係問題
香港生育率爆新低 竟然唔關經濟事 議員:AI伴侶先係問題

全球低生育率越趨嚴重,香港正面臨前所未有嘅人口挑戰。除咗高生活成本、養寵物取代生育等傳統因素外,人工智慧(AI)虛擬伴侶正成為一股新興威脅。呢啲「聽話又貼心」嘅數位夥伴,為用戶提供無衝突嘅情感支持,令愈來愈多香港年輕人傾向單身或放棄生育。

立法會議員兼香港中文大學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系教授黃錦輝早前喺立法會動議辯論上直言,香港要扭轉低出生率嘅趨勢難度極高。「年輕一代寧願養寵物都唔想生小朋友,宜家仲要面對人工智慧伴侶嘅挑戰,」佢話。黃解釋,科技公司已推出高度擬真嘅AI伴侶App,模擬人類情感互動,提供陪伴與傾聽,仲無現實伴侶間嘅爭執壓力。「呢啲虛擬伴侶唔單只係提供情感價值,仲可以令用戶避開人際衝突,佢哋嘅吸引力不容忽視。」

黃強調,社會如果要鼓勵生育,唔止要同寵物「爭仔女」,仲要同人工智慧競爭。「科技發展放大咗單身文化嘅吸引力,喺高壓都市生活下,年輕人自然會依賴數位方案滿足情感需求。」

根據最新數據,2025年前五個月香港出生登記數比去年同期下跌約6%,由14,760宗減至13,855宗,幾乎跌返去2022年嘅低谷水平。香港出生嬰兒數自2017年起持續下滑,2022年更跌至歷史新低32,500人,2023年與2024年分別錄得33,200人及36,700人,依然係有紀錄以來嘅第二及第三低。

為應對危機,黃提出多項政策建議,包括喺學校推廣「快樂學習」模式,令教育課程與AI發展同步,並為學生營造輕鬆愉快嘅學習氛圍。「好多夫婦因為擔心教育壓力而唔敢生仔,我哋要令學習變得快樂,減低父母焦慮,」佢表示。

此外,黃建議調整公共房屋政策,降低有小朋友家庭嘅收入門檻。佢舉例,三口之家(包括未成年子女)可獲准用四口之家嘅收入標準,令孩子有更多成長空間。「咁樣不但可以減輕家庭經濟壓力,仲能刺激家庭願意擴大規模。」

政府早前預測,透過一系列鼓勵生育措施,包括向合資格父母發放一次性2萬港元(約2,500美元)新生兒補助金,出生率有望由2024-25財政年度開始,較2022年增加20%,達到每年約3.9萬人。不過,今年頭五個月嘅數字顯示,呢個目標尚未達標。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Chris Sun)喺辯論中承認,生育屬個人選擇,唔可以強迫。「呢個係每個家庭、每位女性必須作出嘅重要決定,我哋必須尊重佢哋選擇是否生育。」孫玉菡強調,政府同社會嘅角色係創造一個友善同包容嘅環境,令女性可以安心生小朋友。「香港唔係唯一一個面對低生育率挑戰嘅地方,新加坡同樣係其中之一,大家都盡力喺獨特嘅社會、經濟同文化條件下,營造適合生育嘅環境。」

香港嘅低出生率問題本來就有多重因素,包括高樓價、工作壓力、遲婚趨勢、女性就業率上升等。2024年香港總和生育率僅約0.8,遠低於更替水平2.1。AI伴侶嘅興起為情況再添變數。近年OpenAI、Meta等科技巨頭推出聊天機械人及虛擬現實伴侶應用,用戶可自訂外貌、性格同互動模式。呢啲工具喺亞洲城市特別受歡迎,調查顯示超過20%嘅年輕單身人士會用AI來紓緩孤獨。專家警告,呢種趨勢或會進一步降低結婚意願,加速人口老化危機。

政府雖然已推出延長產假、子女稅務扣減及托兒服務補貼等措施,但成效仍有限。有議員就質疑,AI只係表象,真正問題係經濟不平等同住屋短缺。另一位議員則指出,政府應該加強性教育與家庭支援,而唔係單純同科技「爭感情」。

發佈時間: 2025年07月25日 14:06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