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與美國嘅貿易談判似乎有突破進展。據歐盟外交圈爆料,雙方接近就一份協議拍板,特朗普政府有意對歐盟出口到美國嘅商品徵收15%關稅,範圍可能包括汽車,並且會參考早前美日達成嘅協議框架。呢項協議主要係為咗為緩和近期不斷升溫嘅貿易緊張局面,不過最終仍需要特朗普點頭。
根據週三傳出嘅消息,歐盟各成員國基本上願意接受15%嘅關稅水平,並正努力爭取汽車等重點產業納入協議。歐盟談判代表對協議成形抱有信心,但美方官員就話談判仍未完成,暫時無即時公布協議嘅計劃。據了解,新協議結構會同美日最新達成嘅協議差唔多美國由原先25%關稅降至15%,但日本汽車仍要被徵15%關稅,作為交換,日本答應喺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
有歐盟外交官透露,飛機、木材、部分藥品同農產品有機會獲得關稅豁免,但美國似乎無打算放寬鋼鐵50%嘅重稅。回顧之前,特朗普政府曾宣佈對歐盟商品加徵30%關稅,汽車及零件25%,鋼鐵、鋁同銅則係50%。特朗普亦曾放風,8月可能對藥品同半導體開刀再徵新關稅。隨住8月1日談判死線愈嚟愈近,歐盟過去幾個禮拜加快同美國嘅談判步伐,以免陷入更嚴厲嘅關稅懲罰。
有知情人指出,歐盟對接受協議無太大抗拒,因為特朗普政府已經喺美日協議度示範過可以讓步,多數歐盟國家對15%呢個數字都認為可以忍受。週三,歐盟貿易事務專員謝夫喬維奇(Maros Sefcovic)同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舉行咗會談,美國財長斯貝森特(Scott Bessent)接受訪問時亦表示,同歐盟嘅合作進度順利。
不過,如果最終談不攏,歐盟都準備好迎戰。歐盟委員會週三放話,若談判失敗,將向美國進口商品徵收近1000億歐元嘅報復性關稅,波本威士忌同波音飛機都可能成為「重災區」。歐盟成員國週四亦會投票,決定是否啟動2023年通過嘅「反脅迫措施」(Anti-Coercion Instruments,ACI),呢套工具係為應付地緣政治下嘅貿易壓力,萬一對話無效,歐盟有權出手提高關稅、限制美國企業參與標案甚至投資。
目前歐盟內部對協議態度係「審慎樂觀」,大多數成員國覺得接受15%比起冒更大風險仲好。不過特朗普不可預測嘅決定依然係最大不確定因素。加上美國對鋼鐵等重工業高關稅仍然堅持,呢點可能會拖住談判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