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日喺內蒙古一處試驗場進行大規模邊境管控演習,全面展示其無人機(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技術嘅最新進展。根據官方媒體報道,今次演習模擬未來戰場環境,涵蓋偵察、AI規劃、滲透、空襲、消滅到反介入六大作戰階段,突顯中國作為全球無人機供應大國嘅戰略地位。
演習場景聚焦喺爭奪邊境關鍵地帶,現場部署咗大量國產無人系統,包括偵察、監視同情報(ISR)無人機、遠程及短程巡飛彈藥、無人直升機,以及第一人稱視角(FPV)戰術設備。地面系統亦無缺席,涵蓋智能指揮控制平台同反無人機防禦系統,反映無人化作戰喺現代戰場中嘅重要性。
當中最吸睛嘅環節,莫過於OW-5反無人機雷射武器首次進行實彈展示。呢款武器早喺2021年珠海航展以靜態姿態現身,今次亮相係升級版OW-5A50,輸出功率高達50千瓦,所有核心部件包括雷達、光電感測器、雷射發射器以至控制系統,都整合喺一部8x8東風重型底盤卡車上,具備獨立作戰或網絡聯動能力,專門執行關鍵設施防空任務。
報道強調,OW-5A50可發射「肉眼幾乎睇唔到」嘅高能雷射光束,遠距精準擊落目標無人機,最重要係無彈藥限制,只要有電就可以不斷開火,展示中國喺反無人機技術上邁出重大一步。
除咗雷射系統,演習亦突顯傳統武器同無人系統協同作戰嘅新模式。一門155毫米榴彈炮經由偵察無人機提供即時座標後,能夠快速精準打擊目標。現場亦展示咗一款大型空中干擾機,可以喺數公里範圍內癱瘓敵方無人機嘅光電設備,有效阻斷敵方情報同通訊鏈。
特種作戰裝備方面,多款無人機展示出其多功能性。「飛蛙」係垂直起降偵察無人機,適合複雜地形滲透任務;「飛隼」屬於高速巡飛彈藥,負責快速打擊;「黑蜂」可投擲榴彈,而「飛鯨」則能投擲炸彈。呢啲裝備被形容為步兵嘅「智能拍檔」,讓單兵具備全局感知同精準打擊能力,化身「未來節點」,令戰場作戰更加資訊化。
今次演習由中國最大武器製造同出口商,由中國北方工業集團公司(NORINCO)主辦,展出左「飛龍」巡飛彈藥系列,包括短程反人員嘅飛龍-10、中程飛龍-60同高端反輻射型飛龍-300A,射程遠至300公里,針對防空雷達。部分彈型仲支援從火箭發射器、戰車或船隻平台發射,靈活應變。
報道指出,呢批所謂「自殺式無人機」(Kamikaze Drones)具備集群作戰能力,可發動飽和式攻擊(Swarm Saturation Attack),以數量壓倒敵方防線,明顯係針對反介入環境設計。
整場演習除咗驗證無人系統實戰效能,更反映中國喺未來戰爭策略上高度重視無人化作戰。近年中國加快發展空中、地面、海上多維無人平台,目標係提升打擊效率、減低人員損失。無人機成本低、機動性高,喺邊境衝突或灰區戰爭中特別有優勢。
北方工業集團嘅飛龍系列亦正加快出口步伐,據稱已獲多國軍警部門採用,用於反恐、邊防及情報任務。報道最後指出,隨住人工智慧(AI)技術進一步融入指揮鏈,無人系統已開始具備自主協同能力,未來喺面對台灣漢光演習等地區緊張局勢時,中方或會更頻繁運用無人機力量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