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千帆衛星想同 Starlink 鬥     現實係火箭短缺     慢十年只有「食塵」
中國千帆衛星想同 Starlink 鬥 現實係火箭短缺 慢十年只有「食塵」

中國嘅千帆寬頻網絡(Qianfan broadband network),又叫千帆星座或G60 Starlink,正面對前所未有嘅部署危機。原定要喺2025年底前將648顆衛星送上低地球軌道(LEO),但截至目前為止,實際上只放上去90顆,進度嚴重滯後,成個計劃面臨「軌道夢碎」嘅風險。

千帆星座由上海元信衛星技術公司主導,獲上海市政府力撐,計劃喺2030年前發射超過15,000顆衛星,目標係建立一個覆蓋全球、可直連手機嘅衛星寬頻網絡,全力對撼美國SpaceX嘅Starlink。不過,眼前最棘手嘅問題就係火箭唔夠用,而衛星發射資源又要同另一國家級項目「國網衛星」搶,進一步拖慢部署節奏。

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規定,獲批軌道與頻譜之後,衛星營運商必須喺限期內發射一定數量,否則會喪失資源分配資格。呢個「用唔用得晒就收番」嘅制度,令中國喺與Starlink嘅競爭中多添一層壓力。

為達到2025年目標,元信每個月起碼要升空30顆衛星,之後兩年更要將數量翻倍到1,296顆,先至有機會實現全球連接。問題係,中國目前嘅火箭供應遠遠追唔上。雖然長徵六號甲、八號、八號甲等火箭持續升級,但大多只能一批帶走18顆衛星,發射密度同頻率完全唔係SpaceX可以相比。人哋獵鷹9號每次運24顆,仲要一星期兩飛,重複使用技術更大大節省成本。

一位唔願透露姓名嘅北京火箭工程師話:「喺中國現階段嘅火箭產能底下,要俾千帆霸住全年一半以上嘅發射資源,幾乎係mission impossible。」佢仲預測,呢個短缺情況最少會持續十年,除非中國喺可重複使用火箭技術方面實現突破。

更令人擔心嘅係,2024年8月至2025年3月,千帆只完成五次發射任務,仲因為火箭招標乏人問津而錯過兩次機會。今年2月,計劃透過9次任務發射162顆衛星,但由於每次招標都得唔夠三間公司應標,自動取消咗兩次。根源在於,符合條件嘅長徵火箭太少,而商用火箭未夠成熟,飛行記錄未穩,市場信心仍待建立。

問題仲未講完,千帆仲要同另一個國家級巨型星座「國網計劃」搶資源。國網預計部署13,000顆衛星,已經列為國家重點項目,自然獲得優先。千帆如果再唔提速,隨時比國網搶晒發射窗口,被逼邊緣化。

就算成功上到天,挑戰仍未完。根據美國空軍追蹤數據,千帆已部署嘅90顆衛星中,有17顆仲停喺800公里低軌,未能上升到目標高度1,070公里。原因可能係電推系統失效、軌道調整延誤等技術問題。類似Starlink,千帆都係先放衛星喺較低軌道,再靠自身推進升軌,目的係慳火箭燃料。不過而家睇嚟,推進力未必頂得住咁大規模嘅調度壓力。

雖然目前千帆已成為全球第三大LEO寬頻星座,僅次於Starlink同英國OneWeb(後者約有600顆衛星),但結構性短板已經開始浮現。中國近年固然喺太空工程上有唔少亮眼表現,例如天舟九號成功補給天宮太空站,但要玩衛星巨型星座,講求嘅係高頻發射、穩定產能同靈活技術。

工程師建議,中國應該加快開發類似獵鷹9號咁可重複使用嘅火箭,或者喺國際上尋求合作,搵到一條彎道超車嘅出路。否則,千帆就算再有野心,都可能因為「上唔到天」而功敗垂成。

雖然面臨重重挑戰,千帆星座仍然係中國數字戰略嘅重要一環。不單止可以打通偏遠地區網絡連接,仲有助喺未來搶佔低軌衛星通訊主導權。不過,若部署持續延誤,不但可能失去ITU指定嘅軌道頻譜,仲會拖累整體航太技術聲望。

元信衛星對外仍未正式回應部署延誤嘅具體細節,但業界預期中央可能會介入,調整資源分配方式,或者直接出手保住進度。無論如何,千帆未來能否「乘風破浪」,將會成為檢視中國航太實力嘅關鍵指標之一。

發佈時間: 2025年07月23日 15:25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