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特使巴拉克(Tom Barrack)喺星期一重申華府對敘利亞新政府嘅堅定支持,佢強調,除咗與現任當局合作、努力統一呢個飽受十四年內戰摧殘、而家再度爆發宗派衝突嘅國家之外,「根本無B計劃」。同時,佢亦批評以色列最近介入敘利亞局勢,指責其干預「時機極差」,反而令地區穩定進程添上變數。
巴拉克現時兼任駐土耳其大使及敘利亞問題特使,近期亦短暫派駐黎巴嫩。佢喺貝魯特接受美聯社專訪時發表上述評論。當地時間早前,敘利亞南部蘇韋達省爆發長達一星期嘅衝突,德魯茲(Druze)宗教少數民兵與遜尼派穆斯林貝都因(Bedouin)部落爆發激烈戰鬥。儘管政府軍以「恢復秩序」為由出動,但最後實際偏袒貝都因人,並根據與德魯茲派達成嘅停火協議而撤軍。呢場戰事已造成數百人死亡,當中有報導指,部分政府軍更槍殺德魯茲平民,仲放火燒屋、洗劫民居。
正當局勢緊張之際,以色列以「保護德魯茲人」為名發動干預。德魯茲社群被視為以色列境內忠誠少數族群,唔少人喺以軍服役。以色列軍隊對蘇韋達一帶政府軍車隊發動數十次襲擊,更直接打擊大馬士革市中心嘅敘利亞國防部總部。巴拉克喺週末宣布,敘以雙方就停火達成共識,但未有透露協議細節。政府軍隨即重新部署至蘇韋達,準備防止德魯茲與貝都因人再次衝突,雙方平民亦安排喺週一撤離。
巴拉克喺訪問中指出,「雙方嘅殺戮、報復同屠殺都係唔能夠接受嘅」。佢承認敘利亞現政府作為一個新生政權,喺資源短缺底下,已經盡力應對凝聚多元社會所帶嚟嘅挑戰。但喺其後舉行嘅記者會上,佢同時強調:「敘利亞當局對違法行為必須承擔責任。」
至於以色列出手一事,巴拉克態度鮮明:「美國冇被諮詢,更加冇參與其中。以色列認為係自衛行為,但呢唔係美國責任。」佢批評以方行動「只會令情勢更混亂」,而且「時機極度不當」。衝突爆發前,以色列與敘利亞其實正進行安全磋商,特朗普政府亦正推動雙方實現外交正常化。但巴拉克指出,當戰鬥爆發時,「以色列將大馬士革以南地區視為可疑戰區,任何軍事調動都希望事先獲得同意與協商」,然而新政府對此講法並唔完全認同。
佢又補充,今次停火協議只針對蘇韋達地區,無涵蓋更廣泛嘅敘以矛盾,例如以色列要求將大馬士革以南列為非軍事區。雙方喺停火前已經就軍隊調動展開多輪磋商。巴拉克反問:「你是否接受以色列可以干預一個主權國家,呢個係另一個問題。」佢批評以色列「寧願見到敘利亞四分五裂,都唔想有個強勢中央政府」。佢話:「對以色列而言,強大嘅阿拉伯民族國家永遠係威脅。但我相信敘利亞各個少數族群會識得選擇團結,而唔係分裂。」
蘇韋達嘅血腥衝突進一步加劇少數族群對新政府嘅不信任。現時新政府由遜尼派前叛軍領導,佢哋喺去年12月閃電推翻執政十多年嘅獨裁者阿薩德(Bashar al-Assad)。早前喺敘利亞西部沿海地區亦發生宗派報復屠殺,造成數百名阿拉維派(Alawite)平民死亡。臨時總統沙拉(Ahmed Shara)雖然承諾會保護少數族群,並嚴懲施襲者,但外界對佢實際作為感到懷疑。
喺另一邊廂,大馬士革同掌控東北地區嘅庫爾德族武裝展開談判,商討將美國支持嘅敘利亞民主力量(SDF)同新成立嘅國民軍合併。巴拉克話,佢喺週末已與SDF領袖阿卜迪(Mazloum Abdi)會面,預期「未來幾週內」有望取得突破,並指蘇韋達事件唔會破壞進程。土耳其作為鄰國,一直希望削弱庫德族喺邊境地區嘅勢力,而與以色列關係緊張嘅背景下,更考慮向敘利亞新政府提供軍事援助。巴拉克表明,美國對敘土之間嘅防禦合作「無立場」,強調「唔會教人做嘢,亦唔係我哋美國人嘅角色或利益所在。」
巴拉克此行黎巴嫩,正值國內外呼聲不斷,要求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交出剩餘武器。該組織去年與以色列爆發激戰後,在美國斡旋下簽署停火協議。不過巴拉克坦言:「停火協議根本無發揮作用。」以色列仍然幾乎每日發動空襲,聲稱目標係阻止真主黨重整軍力;而真主黨表明,若以色列唔全面撤出黎巴嫩南部、停止襲擊,佢哋唔會考慮解除武裝。
雖然美國一方面推動真主黨解除武裝,巴拉克卻話呢件事係黎巴嫩「內政」。佢語帶保留咁講:「無任何後果、無威脅、無鞭策,我哋嚟到呢度,係出於自願,只係想搵到解決辦法。」佢又補充,就停火而言,美國「無法強迫以色列做任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