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10億節流大計  副廠藥、AI報告   慳錢慳力有鑊醫生「孭」?
醫管局10億節流大計 副廠藥、AI報告 慳錢慳力有鑊醫生「孭」?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為咗提升公營醫療系統效率、減輕財政壓力,近日推出一系列多管齊下嘅改革措施,包括大幅擴展非原廠藥物使用、強化藥品同醫療儀器採購議價能力、引入人工智能(AI)協助撰寫醫療報告,以及推動節能減碳。根據初步估算,整套計劃有望節省超過10億元開支,同時改善長期病患用藥負擔。

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表示,現時藥物開支每年超過100億元,當局希望透過引入更多非原廠藥物,加強供應商競爭,從而壓低成本。非原廠藥來源涵蓋印度、西方國家及中國內地,涵蓋範圍包括癌症、類風濕關節炎及血癌等領域。總藥劑師崔俊明指出,愈來愈多專利藥物面臨仿製藥競爭,部分原廠藥廠為爭取市場,反而主動減價,甚至價格低過副廠藥。醫管局亦成立「成本評估小組」,結合內地醫保定價、科研數據及臨床評估標準,與藥廠展開積極議價。結果顯示,七成藥廠同意減價,平均減幅達兩成,當中尤以癌症藥物為主。

配合大灣區臨床試驗所及「1+機制」平台,醫管局加快新藥及新儀器引入流程,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並將藥品招標品項由原來1,200種擴展至1,400種。儘管採用「價低者得」原則,局方強調會嚴格把關藥物嘅質量、安全及療效,所有新藥須通過化驗檢定,方可納入採購清單,務求在控制成本同時保障病人安全。

除咗藥品,醫療儀器採購與維修保養同樣係開支大項。2023至2024年度,醫管局相關開支高達57億元。當局引入更多來自內地及海外嘅供應商,加強統一招標機制,有效提升價格透明度及服務質素,預計可削減至少一成開支,令資源更集中投放喺前線醫療服務。

醫管局亦加快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尤其喺醫療報告撰寫方面取得突破。目前全港公立醫院已全面應用AI協助生成病人出院報告及醫療摘要,涵蓋超過八成內容,主要針對結構性、資料性較高嘅部分。高拔陞指出,相比人手書寫,AI技術可節省約四成文書時間及三成工作量,大大舒緩醫護壓力。但係所有報告最終都係要醫生審閱確認,尤其涉及交通或工業意外、司法或保險用途等複雜個案,仍須依賴醫生臨床判斷,AI暫難完全取代專業角色。

此外,醫管局亦部署AI風險預警系統,針對住院病人進行風險分析,制定個人化治療計劃,認為咁樣可以提升療效並縮短住院日數,提升整體醫療效率,亦減輕前線醫護負擔,比佢哋可以專注處理臨床核心工作。

為配合政府碳中和目標,醫管局喺能源管理方面亦作出積極部署,承諾喺2035年前減少15%至20%用電量。2023年,局方已成功節省7%能源消耗,超過原訂目標。多間公立醫院已安裝高效能太陽能設施、氫能及堆填氣體發電系統,以及節能LED燈具,推動可持續發展,同時進一步降低營運成本。

高拔陞表示,醫管局近兩年已透過資訊科技提升行政效率、強化採購管理及推動節能改革,整體營運效益明顯改善。未來將繼續監察各項措施成效,並根據實際需要作出調整。他強調,改革目標並非單純為慳錢,而係要將每一分資源更有效投放喺病人身上,實現醫療質素同財政責任並重。醫管局亦會持續與業界合作,引入更多創新藥物及醫療科技,務求令更多市民受惠。

發佈時間: 2025年07月21日 15:18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