喺第27屆日本參議院選舉入面,由首相石破茂領導嘅自民黨同公明黨所組成嘅執政聯盟,遭遇前所未有嘅挫敗,大幅流失議席,失去喺參議院過半數控制權。呢個結果不但延續咗去年眾議院選舉嘅頹勢,亦令石破茂首相寶座岌岌可危,黨內外要求佢辭職或者重組內閣嘅聲音急速升溫。
根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同共同社最新統計,自民黨喺今次改選嘅52席中淨係攞到38席,公明黨由14席跌到8席,加埋非改選嘅75席,總數遠低於維持參院多數所需嘅125席。今次係自民黨自1955年成立以嚟罕見連續兩場國會選舉敗北,突顯選民對政府經濟政策、領導風格同外交方向嘅不滿。
選舉結果一出,石破茂即時面臨沉重壓力。佢喺選後接受NHK訪問時話:「呢個係一個嚴峻局面,我哋要謙虛同嚴肅咁面對。」但對於會唔會辭職,佢隻字不提,只話會繼續推動改革。
石破茂現年68歲,出身地方政治世家,係日本少數基督徒之一,自稱國防迷,鍾意研究軍事政策同砌軍事模型。佢喺2024年9月第5度角逐自民黨總裁成功,成為2000年以嚟第10位自民黨出身首相。上任之初,佢提出要打造「新日本」,聚焦農村振興同人口老化危機。不過,佢上台後火速宣布10月提前解散眾議院,結果自民黨遭遇15年來最大敗仗,失去過半數議席,要同在野黨協商立法。今次參院選舉再添一筆,令執政聯盟喺參眾兩院齊齊變少數派,政權可謂四面楚歌。
經濟問題成為主因。日本經濟持續疲弱,日圓貶值推高物價,加上觀光客人數爆炸,生活成本直線上升。穆迪分析經濟學家狠批石破政府「政策搖擺不定」,財政措施遲緩又唔夠力,無法有效刺激內需。民眾怨聲載道,尤其係主食大米價格相比一年前翻咗一倍,中低收入家庭壓力爆煲。最新民調顯示,內閣支持率跌剩約25%,遠低於石破上任初期。
除咗經濟因素,石破茂個人形象都拖累咗選情。佢任命內閣時只揀咗兩位女性,比前任岸田文雄少,引起性別平等爭議。佢「唔夠親民」嘅形象更喺社交平台瘋傳,包括國會疑似瞌眼瞓、喺峰會唔識起身迎賓、以及一段食飯糰「吞到成塊面都係」嘅影片,被網友鬧爆「似三歲小朋友」。呢啲零碎畫面,反映出選民對佢領導能力嘅懷疑,亦打擊咗自民黨整體聲望。
早稻田大學政治學教授遠藤雅久指出:「自民黨內部分裂嚴重,真係唔知有邊個願意接手呢個燙手山芋。」黨內有人叫佢讓位,俾年輕人接棒重建黨勢;反對黨則要求即刻召開特別國會,全面檢討政府政策。
喺國際層面,石破茂面對來自美國總統特朗普嘅高壓貿易策略。特朗普政府對日本出口汽車、鋼鐵、鋁材加徵關稅,警告如果談判唔成功,8月1日起其他商品關稅將由10%升至25%。石破茂已七度派特使赴美,自己亦喺2月訪問白宮,但至今未有實質協議。相比之下,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當年被譽為「特朗普耳語者」,送金色高爾夫球桿拉近關係,成功為日本避開關稅風波。特朗普仲曾讚安倍:「以後唔會再有第二個咁嘅人。」而石破茂顯然未能複製呢種私交魅力,令日本外交困境雪上加霜。
自民黨今次慘敗,背後反映民意對佢執政帶嚟嘅疲態越來越唔滿。雖然在野黨唔算團結,但部分勢力喺地方選區殺出重圍,開始威脅執政地位。投票率達58.52%,高於2022年嘅52.05%,顯示民眾對今次選舉關注度大增。
選後局勢充滿變數。分析認為,自民黨可能要與中間派合作,先至可以推動預算案同改革法案。無論係人口老化、經濟停滯,定係同中國之間嘅地緣緊張,都係未來難解嘅問題。石破茂要想渡過危機,必須展現更強勢嘅領導。
雖然政局搖搖欲墜,石破茂仍然堅稱改革唔會停,呼籲國民齊心面對「新日本」嘅挑戰。不過,佢可唔可以守得住首相寶座,仍然係一個大問號。接下嚟幾個禮拜,日本政壇勢必持續動盪,國際社會亦密切留意事態發展,尤其係亞太地區會唔會因此出現不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