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半年經濟增長5.3% 出口前置效應恐拖累下半年走勢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經濟按年增長5.3%,其中第二季增長5.2%,稍低於第一季嘅5.4%。喺中美貿易緊張暫時降溫同政府持續推動刺激政策下,經濟表現出一定韌性,接近官方設定「5%左右」全年目標。不過,專家警告,下半年挑戰將更為嚴峻,房地產危機、內需疲弱、產能過剩同貿易壁壘等結構性問題,勢將為復甦帶嚟沉重壓力。

上半年增長得以跑贏市場預期,靠住幾個關鍵因素撐場。第一季增速達5.4%,高於財新調查預期嘅5.1%,主要受惠於出口勁升6.9%,加上政府喺基建投資同消費補貼方面出力唔少。中美喺5月中達成貿易「停火協議」,暫停關稅升級,為出口商爭取咗發貨窗口,加快咗出貨節奏。不過,第二季經濟增速回落至5.2%,反映出口動能開始減弱。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指出,外貿數據雖然亮眼,但可能係提前釋放咗下半年嘅需求,令後勢增長難以為繼。

房地產仍然係拖住經濟後腿嘅重災區。市場持續低迷,投資收縮打擊地方政府財政,形成中期壓力。歐亞集團中國區總監王丹表示,房地產風險預計會拖低全年GDP增長0.8至1個百分點,而地方債務高企亦進一步壓縮咗財政刺激嘅空間。與此同時,內需依然疲弱,通縮壓力加上消費者信心低迷,令零售銷售增長放慢,突顯消費復甦仍未見起色。

產能過剩亦成為新一輪挑戰。電動車、太陽能同電池等產業,因為補貼刺激加上產量目標過高,導致市場供應過剩,引發激烈價格戰,企業利潤被壓到近乎喘唔到氣。習近平主席喺6月底公開呼籲要遏止「無序競爭」,但短期內似乎未見實質改善。

貿易環境亦持續惡化。美國由4月9日起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達145%關稅,中方即時反制,徵收125%報復性關稅,令出口前景雪上加霜。根據歐洲應用經濟研究中心數據,中國出口佔全球比重達16%,係德國(8%)嘅兩倍。不過喺特朗普政府重設貿易壁壘之下,中國喺全球市場,特別係電動車與綠能技術領域,競爭優勢正受到嚴峻考驗。

為應對內外交煎局面,中國政府已展開應變部署。總理李強於4月9日強調將實施更積極嘅宏觀政策,預計4月底政治局會議會再推出更多針對性措施,以撐住內需同提升企業活力。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就指出,上半年表現為全年打好基礎,但仍需警惕外部不確定性同內部壓力。

國際機構對中國全年增長前景保持審慎態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全年增長僅得4.0%,瑞銀同高盛更進一步下調至3.4%同4.0%,花旗則預期為4.2%,全部低於官方目標。路透社民調就估全年增長可能係4.5%,低於2024年嘅5.0%,反映上半年出口「前置效應」可能導致下半年出口動能快速萎縮。

總括而言,2025年上半年中國經濟雖然有5.3%增長,展現一定韌性,但真正考驗仍在下半年。政府需要喺短期刺激同長遠改革之間取得平衡,着力提振內需、化解債務、優化產業結構,先可以應對住內外風高浪急嘅挑戰。專家估計全年經濟增長可能落喺3.4%至4.5%之間,難以達標,突顯經濟復甦之路仍崎嶇難行。

發佈時間: 2025年07月16日 16:51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