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喺歐洲議會全體會議上發表講話,針對歐中關係表達迄今為止最強硬嘅立場,狠批中國對俄羅斯嘅支持、貿易失衡同市場准入限制。正值歐中領導人峰會將於24日喺北京舉行之際,有關言論被視為歐方對華立場釋放訊號。
馮德萊恩開場時先肯定中國過去50年嘅經濟成就,從農業社會華麗轉身成為工業強國,GDP翻咗超過10倍,8億人脫貧,環保技術仲領先全球。不過,佢即話,呢個崛起同時亦帶嚟複雜挑戰。歐中每日貿易額大約20億歐元,雖然規模龐大,但中國對歐盟嘅貿易順差高達3000億歐元。歐洲企業喺中國市場面對「購買國貨」政策,同埋公開招標中20%差價傾斜,令市場准入變得困難重重。中國透過補貼推高產能過剩,喺電動車、稀土永磁體等產業佔據主導地位,對全球市場公平構成威脅,甚至損害歐洲嘅經濟安全。
喺地緣政治層面,馮德萊恩直指中國對俄羅斯嘅堅定支持加劇歐洲不穩定。佢提到,中國實際上喺支持俄羅斯嘅戰爭經濟,呢點同佢自稱捍衛國際秩序嘅說法背道而馳。有報導引述中國外長王毅講過,希望俄羅斯唔好喺烏克蘭戰爭中失敗,免得美國將焦點轉返亞洲,令歐盟感到震驚。馮德萊恩強調,中國喺俄烏戰爭中嘅立場將會係未來歐中關係嘅關鍵,敦促北京要明確譴責俄羅斯侵害烏克蘭主權。
面對種種挑戰,馮德萊恩再次強調歐盟目標係「去風險」唔係「脫鉤」,透過新貿易防禦工具同供應鏈多元化,逐步降低對中國嘅依賴。歐盟正就中國電動車補貼展開調查,亦同夥伴合作開發稀土等重要原材料替代來源。同時,歐盟仍保持開放市場姿態,但要求中國提供公平市場准入,以達致經濟關係重新平衡。佢指出,呢種公平互惠,正正就係雙邊關係向前走嘅基礎。
至於氣候合作,馮德萊恩認為係雙方合作嘅潛力點。佢讚揚中國喺清潔技術投資超過9000億美元,占全球碳排放量嘅30%。佢表示,歐中可以喺碳排放交易、碳捕捉等技術領域攜手合作,並期待雙方喺2025年巴西貝倫COP30氣候大會上達成共識。不過,合作需建立喺可預測同可靠基礎上,而依個基礎又同經濟、地緣政治息息相關。
喺演說尾聲馮德萊恩指出,歐中關係應反映雙方龐大而複雜嘅特性,強調合作空間仍然廣闊。佢話:「重點係,如果中國願意以可預測同可靠嘅方式同歐洲合作,我哋可以做到好多事。」
馮德萊恩以「吸引的巨人」形容中歐雙方,認為歐盟同中國一樣,係橫跨整個大陸、結構複雜而具有影響力嘅大國。佢強調:「我哋會繼續堅守歐洲利益,亦會降低經濟風險,非必要我哋唔想與中國脫鉤。」
佢又指出,隨住雙方邁入合作嘅「第二個半個世紀」,中國本身亦正經歷轉變;歐洲亦進入一個更「獨立自主」嘅新時代。「我哋準備好,去建立一種更加平衡、更加穩定嘅新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