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於2025年7月8日展開上任以來首次亞洲之旅,原計劃依序訪問日本、韓國,並出席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東盟(ASEAN)外長會議。然而,根據最新消息,盧比奧已取消對日本和韓國的訪問,改為直接前往馬來西亞參加東盟會議。此行旨在與亞洲國家討論貿易和安全議題,特別是在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引發區域緊張的背景下,重申美國對自由、開放及安全的印太地區的承諾。
盧比奧此行聚焦於美國與東盟國家的合作,儘管美國非東盟正式成員,但長期參與其峰會,與中國、俄羅斯等國同台。美國國務院表示,盧比奧將強調美國對印太地區的優先關注,促進區域繁榮與安全。東盟會議為盧比奧提供平台,與出口導向型國家的外長對話,這些國家對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感到焦慮。
特朗普於2025年4月推出對等關稅,初始稅率10%,並給予90天緩衝期。7月7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Truth Social宣布,日本和韓國將從8月1日起面臨25%的關稅,白宮隨後確認關稅談判期限延至8月1日,並向12個國家發出貿易信函。此舉加劇了亞洲盟友的擔憂,尤其在美日貿易協議談判即將到期之際。
盧比奧的訪問正值美日韓關係敏感時期。日韓媒體報導,盧比奧取消訪日韓行程,轉而專注中東局勢,顯示美國外交資源的分配挑戰。專家指出,關稅爭端和中東事務可能削弱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盧比奧此行需平衡經貿壓力與地緣政治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