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潮下 中國年輕人付費「扮返工」 「假」 中取樂
失業潮下 中國年輕人付費「扮返工」 「假」 中取樂

喺中國經濟轉型加上就業市場低迷嘅大背景下,一種新興嘅現象正喺年輕人之間新流行,就係比錢「扮返工」。呢啲所謂「扮返工」嘅公司喺深圳、上海、東莞等地如雨後春筍咁冒起,提供仿真寫字樓辦公環境,每日收費約30至50蚊人民幣,吸引咗失業青年、自由職業者同搞副業嘅人。呢個現象唔止係經濟壓力嘅結果,更反映出年輕人對傳統職場文化嘅質疑,以及對自我價值嘅重新思考。

 

根據中國教育部數據,2025年全國大學畢業生預計有1,222萬人,創歷史新高。競爭激烈之下,唔少本科生搵唔到對口工作,學歷貶值、起薪縮水成為新常態。經濟放緩、內需疲弱,加上外資撤離,令就業市場雪上加霜。30歲嘅周先生創業失敗之後轉戰跨境電商,每月畀500蚊租用東莞一間「扮返工」公司嘅工作位置。他話,呢個環境幫助咗佢提升自律同執行力,牆上寫住「見山見海見自己」、枱上擺住「干就完了,想都是問題,做才是答案」嘅標語,令人感覺到專業氛圍,仲有種「一齊行緊路」嘅團體感,精神鬆啲,效率反而更高。

 

呢啲公司唔淨止提供電腦、會議室、茶水間等設備,仲變成咗年輕人社交嘅新場景。周先生話佢成日同「同事」放工去打台球、食飯,搞到好似公司團建,緩解創業初期嗰種孤獨感。牛津大學社會人類學教授項飆指出,呢種現象係年輕人尋找「殼」來遮擋社會壓力,同主流價值保持距離,以減輕失敗感。同時,呢啲空間亦支持職業探索,例如周先生用AI工具寫網絡爆文,關注招聘趨勢,為未來求職或創業儲備技能。南京甚至有公司由教授同研究生組成,提供跨境電商同三農知識教學,吸引準備考研或考公嘅人嚟自修,展現出教育轉型嘅可能。

 

但「扮返工」背後,其實係更深層嘅社會壓力折射。上一代經歷高考恢復、國企分配年代,認為白領工作就係「體面」,但喺今日呢個經濟環境,「體面」已變得遙不可及。周先生嘅父母唔明白佢點解唔返「正常工」,見佢留喺屋企搞網上項目就好唔安心,佢唯有影工位照片傳畀父母交代。23歲嘅小文就喺上海一間「扮返工公司」租咗張枱,為咗慳返飲奶茶嘅錢寫小說,笑言「要假就假到底」,減輕喺屋企待業嘅內疚。佢曾實習時發現公司文化虛偽,工作做好唔可以早走,最後寧願選擇「扮返工」,自己掌握時間,追求自由。

 

呢個現象某程度上係對傳統職場文化嘅抗議,好似一種「高級摸魚」,帶點自我嘲諷,反對996、反對「內捲」,質疑單一價值體系。東莞一間公司的創辦人飛魚就話:「我賣嘅唔係工位,而係唔想當廢人嘅尊嚴。」佢形容呢個模式係一場社會實驗,希望透過「假」維持體面,反而可能誕生更自由、有彈性嘅工作方式。飛魚自己創業失敗過,經歷過低潮,更明白年輕人內心嗰份無力感,所以決定分享工作室,想幫其他人重拾積極狀態。

 

雖然深圳一間公司20個工位每日爆滿,需求似乎好旺,但長遠嚟講盈利模式仍然存疑。有網民質疑呢啲公司是否變相規避社保責任,南京一間公司就因為擴張太快而結業。上海財經大學數字經濟系教授崔麗麗建議,呢啲公司可以增加創業經驗分享、技能培訓,幫助年輕人唔好停留喺過渡狀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中國靈活就業人口超過2億,已佔總勞動人口近三分之一,反映非傳統就業形態日益普及,但保障機制仍有待加強。

發佈時間: 2025年07月08日 14:16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