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爆機械人進軍環球 美國仲有冇得玩?
中國平爆機械人進軍環球 美國仲有冇得玩?

中國嘅人形機器人產業靠住低成本同高速量產,傾銷全球,對美國喺高端技術上嘅領先地位構成實質挑戰。美國就憑住人工智能嘅優勢,加緊研發同創新,力圖守住自己喺機器人領域嘅戰略位置。呢場科技對決,逐步演變成規模對硬實力、量產對腦力嘅一場硬仗。

 

中國喺機器人製造方面展現出強大優勢,靠住完整嘅供應鏈同國家政策大力扶持,迅速攞到中低階市場嘅主導權。2024年,中國31間公司推出咗36款人形機器人,遠多過美國嘅8款。Unitree嘅G1機器人售價只係16,000美元,大幅低過Tesla預估嘅Optimus售價20,000美元。市場仲預測中國到2030年會再壓低成本至17,000美元。

 

中國政府近年斥資200億美元投資機器人產業,更設立咗一個達1370億美元嘅基金,專門幫助初創企業。例如智元機械人 ( AgiBot )就攞到上海提供嘅免租數據中心支援。國家採購額方面,亦由2023年嘅470萬人民幣暴增至2024年嘅2.14億,內需市場熱得驚人。中國策略主打娛樂同教育應用,技術規格相對簡單,但自由度高,方便快快手出新版本。電動車大廠好似比亞迪同小鵬都憑住現有供應鏈切入市場,而宇樹 ( Unitree )出嘅H1售價更係Boston Dynamics Atlas嘅一半,突顯出超強成本優勢。中國市場對產品容忍度高,容許邊賣邊優化,與美國一貫「要精準先出街」嘅模式截然不同。

 

美國方面就喺AI技術上仍然穩佔優勢,尤其係機器人「大腦」—軟件開發,佔整體價值嘅80%。NVIDIA嘅Project GR00T基礎模型、Isaac平台同Omniverse模擬平台,展示出美國喺軟硬整合上嘅功力,應用場景涵蓋醫療、國防同高端製造。NVIDIA CEO黃仁勳預測,AI同機器人將會成為數兆美元級別嘅市場,而自駕車會係第一波落地應用。

 

Tesla方面,雖然計劃2025年量產5,000台Optimus,2030年達到百萬台目標,但近排因為關節過熱同續航問題,已暫停供應鏈採購,量產進度可能會延遲。其他美國公司例如Apptronik同Mercedes-Benz喺匈牙利測試Apollo機器人,而Figure就同BMW合作,喺美國斯帕坦堡工廠測試Figure 02,明顯集中火力攻高端市場。美國AI生態圈完善,Qualcomm同NVIDIA嘅晶片計算力高達150TOPS,仍然領先中國3至6個月。根據TrendForce分析,演算法同數據係美國最大嘅護城河,短期內中國未必追得上。不過,美國仍然高度依賴中國嘅供應鏈,組件佔全球90%,導致美國喺成本上難以競爭。

 

兩邊都有挑戰。美國難以喺價格敏感型市場同中國爭,單靠關稅唔足以抵消中國政府嘅補貼。中國則仲要靠外國晶片同軟件,例如NVIDIA,但佢哋本地AI技術發展快,2030年前唔排除會出現突破。TrendForce預測,未來五年人形機器人市場將會出現明顯分層,美國主導高端,中國稱霸中低階。市場預測,到2030年全球年銷量將達100萬台,2060年運作中嘅機器人數量更會高達30億台。中國「中國製造2025」計劃已經訂下目標,喺2027年前主導全球製造,野心唔細。

 

美國要保持領先,就要加快AI創新同擴展供應鏈來源;中國則要提升AI算力同開發自主軟件。中美之間嘅競爭將會推動整體技術加速演進,帶動各地區形成屬於自己嘅生產生態圈。

 

未來五年,全球機器人市場將因應價格分層同應用差異而重構。美國靠AI技術有望喺高端市場維持優勢,而中國低成本策略可能攞到更大份額。呢場科技角力誰勝誰負,仲未有定案,雙方都要喺技術同政策層面持續加把勁。

發佈時間: 2025年07月08日 14:35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