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無人機稱霸巿場?      德國聯手台灣超限反擊戰!
中國無人機稱霸巿場? 德國聯手台灣超限反擊戰!

台灣正逐步成為德國降低對中國無人機依賴嘅重要選擇。靠住「非紅供應鏈」策略同本地研發實力,台灣積極協助德國實現供應鏈多元化。不過,由於產能有限、成本偏高,加上中德之間盤根錯節嘅經濟政治壓力,短期內要完全取代中國嘅主導地位,仍然唔容易。

中國目前控制全球約七至八成無人機市場,其中不少機種同時具備軍民兩用功能。隨住中俄軍事協作加深,西方國家愈來愈擔心中國喺戰場上透過無人機取得資訊、空優甚至火力壟斷。德國作為北約成員,對此風險高度關注,因此轉向尋求來自民主國家、特別係台灣嘅替代方案,亦係希望避免喺未來戰場上受制於中國技術。

台灣自2022年起加快推動自主無人機產業,訂立咗喺2028年前實現年產18萬架嘅目標,希望加強自身防禦能力之餘,亦為志同道合國家提供「China-free」選擇。根據台灣智庫「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嘅報告,截至2025年第一季,德國已經成為台灣無人機第二大進口國。而自2024年下半年起,歐洲整體市場仲超越咗美國,變成台灣最大出口地區。

造成呢個轉變,其中一個原因係中國政府針對軍民兩用無人機實施出口限制,另加德國方面對中國製產品存在數據洩露等問題感到擔憂。

德國聯邦國防軍大學研究員傑克遜(Verena Jackson)指出,德國正試圖減少對中國整機及零件,尤其係軟體、感測器、晶片等高風險組件嘅依賴。台灣有台積電等世界級晶片製造商,亦具備系統整合與設計能力,成為德國初創企業同軍工界考慮合作嘅對象。

早前喺2月,台灣亦派出25間無人機企業赴德國杜塞爾多夫參加XPONENTIAL Europe展覽,向歐洲業界展示實力,為雙方進一步交流鋪路。月,台灣與美德合資公司Auterion簽署協議,合作開發一款已經喺烏克蘭戰場經實戰驗證嘅無人機軟體,未來預計應用於數百萬架無人機,總值以億美元計。呢項合作唔單止深化台德技術連結,亦為應對中國潛在軍事威脅提供咗新選項,確保民主陣營喺前線唔會被中國科技壟斷。

目前挑戰依然不少,台灣每年無人機產量僅約8,000至10,000架,距離2028年目標仲有大段路。而且,台灣製「非紅供應鏈」產品成本較高,難以與中國無人機平價優勢競爭。德國國防部2024年就曾因成本問題,放寬對大疆(DJI)等中國品牌無人機嘅採購限制。

另外,稀土等關鍵原材料大多仍由中國主導,亦令德國即使有意轉向,喺短期內難以擺脫對中國嘅依賴。再加上北京一貫反對台灣參與國際經貿合作,而中德長年緊密嘅經濟關係,亦令柏林政府承受唔少政治壓力。傑克遜坦言,德國對中國無人機安全風險嘅警覺性雖然上升,但政治層面嘅決斷力仍然唔夠,令轉向台灣嘅進度偏慢。

發佈時間: 2025年07月07日 14:35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