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宣布「粵車南下」政策將於2025年11月起實施,每日允許100輛廣東私家車經港珠澳大橋進入香港市區,逗留約三日,作為「港車北上」的互惠安排,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交通融合與經濟發展。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表示,政策初期採取「小步快走」策略,密切監察交通情況與市民反應,未來視情況調整名額,期望帶動零售與旅遊業。
「港車北上」自2023年7月推出以來,參與車輛已超過10萬,佔港珠澳大橋雙向車流量四成,顯示兩地交通需求強勁。粵車南下分為泊車轉機與市區入境兩部分。機場管理局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設立「轉機停車場」,預計11月啟用,每日可處理約500輛車,車主可轉乘巴士轉機,毋須辦理出入境手續。另一「訪港停車場」則計劃於2026年上半年投入服務。市區入境方面,初期設100個預約名額,車輛逗留約三日,鼓勵旅客過夜消費,刺激本地經濟。
參與粵車須在廣東指定驗車中心通過驗車,購買香港第三者保險,司機需持有效內地駕駛執照換領香港駕駛執照,無需額外體檢。申請將綁定司機與指定車輛,政府會提供香港交通規則資料,確保駕駛者熟悉本地道路環境。運輸署署長李頌恩強調,粵車來港後須遵守本地交通法例,執法部門將依據豐富經驗處理違規情況,並與內地共享違規車輛資料,探討具警示作用的措施。
議員易志明認為,每日100輛車的規模對市區交通影響有限,估計同一時間僅數百輛車在港,不會導致購物區嚴重擠塞。惟議員陳恒鑌關注珠海口岸通關效率與泊車位不足問題,建議優化流程,避免車輛在限期末段集中入境,增加交通壓力。團結香港基金則建議酒店與商場設立泊車預約平台,促進消費。
粵車南下需解決電動車充電、泊車付費方式差異等技術挑戰。政府承諾持續評估口岸與市區交通承載力,確保政策有序推展。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的重要一步,粵車南下預計吸引更多內地自駕遊客,政府將於年內公布更多細節,為大灣區交通與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