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伴侶登記引爭議 平權團體批方案「遠遠唔夠」
同性伴侶登記引爭議 平權團體批方案「遠遠唔夠」

香港政府喺7月2日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建議設立「同性伴侶關係登記制度」,回應2023年終審法院就岑子杰同性婚權案作出嘅裁決,法院要求政府喺9月5日之前為同性伴侶建立法律權益保障框架。新制度容許已喺海外註冊同性婚姻或民事結合嘅伴侶喺香港登記,賦予有限嘅醫療決策同身後事處理權利。不過,由於制度設計相對保守且限制嚴格,已引發社會各界爭議,突顯香港社會喺LGBTQ+權益同傳統價值觀之間嘅衝突。

呢項制度由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提出,適用對象為年滿18歲、並至少一方係香港居民嘅同性伴侶。申請人必須已喺海外合法註冊同性婚姻或民事結合,並無與第三方存在有效婚姻或伴侶關係。政府計劃設立「同性伴侶關係登記處」,負責規管整個申請程序。

成功登記後,伴侶可享有基本醫療權益,包括醫院探訪、參與醫療決策、器官捐贈意願等,亦可以處理身後事宜,例如申請死亡證明、領回遺體同安排喪禮。不過,制度並不涵蓋住屋、繼承或稅務安排,亦唔適用於本地未婚同性伴侶,與異性伴侶享有嘅待遇存在明顯落差。政府強調,新制度唔等同婚姻,僅係回應基本社會需要,同時平衡傳統家庭價值同人權訴求。

提案源於2023年終審法院裁定政府未有履行憲制責任,須喺兩年內為同性伴侶提供法律認可,否則違反人權保障。雖然法院拒絕直接賦予同性婚姻地位,但要求政府提出替代制度。香港現時唔承認本地同性婚姻,但海外註冊嘅同性婚姻喺稅務、公務員福利、依親簽證等領域已獲得部分認可。2024年法院亦裁定同性伴侶喺房屋及繼承方面應享有保障,反映相關權益正逐步推進。

然而,新制度要求海外註冊成為前提,引起平權團體強烈不滿。岑子杰批評呢項限制無視本地同性伴侶,違反平等原則。婚姻平權組織共同創辦人邱志榮形容建議「遠遠唔夠」,預料未來或再有司法挑戰。

反對聲音亦相當強烈。立法會議員梁美芬直言呢項提議係「香港黑暗一日」,認為會削弱一夫一妻制嘅家庭價值,更擔心衍生領養、教育等議題。佢批評政府推動立法過於倉促,欠缺充分諮詢,亦質疑當局未有申請延後落實時限,無吸取西方國家處理相關議題嘅教訓。親建制派亦對此持保留態度,強調婚姻應限於異性,擔心社會撕裂。

不過,民意正逐步轉變。根據2023年一項本地調查,有六成受訪市民支持同性婚姻,顯示社會對多元家庭模式接受度有所提升,儘管傳統價值仍具深厚影響力。

放眼亞洲,只有台灣、尼泊爾同泰國容許同性結合,相比之下,香港政府提出嘅制度顯得相當保守。政府表示,計劃喺10月向立法會提交有關法案,但法案能否順利通過仍有變數。政制事務委員會喺3日召開特別會議商討有關建議。議員狄志遠透露,政府已分批與議員溝通,但法案內容仍未全面公開。由於法院設定嘅期限只剩不足三個月,外界對立法進程高度關注。若最終建議未獲接納或需大幅修改,平權團體或會提出進一步法律行動,要求實現真正嘅婚姻平等。

發佈時間: 2025年07月03日 13:35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