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眾議院以344票對79票嘅壓倒性多數,投票擱置對特朗普嘅彈劾程序,指控佢因未經國會授權對伊朗核設施發動軍事打擊而濫用職權。呢項行動由德州民主黨眾議員格林(Rep. Al Green, D-TX)單獨推動,雖然未引發廣泛爭議,但就突顯咗民主黨內部顯著分歧。128名民主黨人聯同216名共和黨人支持擱置彈劾,只有79名議員反對,展現出罕見嘅跨黨派共識。格林喺投票前強調,佢嘅行動係為咗捍衛憲法,防止總統單方面將美國捲入戰爭,堅稱憲法如果冇約束力,就等於毫無意義。
呢場爭議源自所謂嘅「12日戰爭」,由以色列對伊朗軍事領袖、科學家、導彈發射器同防空系統發動攻擊揭開序幕。美國隨後出動轟炸機,摧毀咗伊朗三個核設施。特朗普聲稱呢次行動已徹底終結伊朗核計劃,但美國國防情報局評估認為,伊朗嘅核能力只係被延遲幾個月。美國打擊兩日後雖然達成停火協議,但局勢並未穩定,以色列同伊朗喺停火後繼續互相轟炸。特朗普公開斥責雙方,要求即刻停戰,不過佢未經國會批准就發動軍事行動,引發咗對總統權力嘅憲法爭議,成為格林推動彈劾嘅核心理據。
民主黨內部嘅分歧喺投票中表露無遺。雖然有數十名民主黨人支持格林,認為特朗普行動構成嚴重越權,但更多民主黨人選擇與共和黨合作,支持擱置彈劾。眾議院民主黨黨團主席阿吉拉爾(Rep. Pete Aguilar, D-CA)表示,議員應該代表選民立場,並強調目前嘅當務之急係審議特朗普提出嘅大規模減稅方案,而唔係陷入彈劾爭議。他指出,減稅法案對經濟影響深遠,任何分心都可能削弱國會焦點。彈劾被視為良心投票,民主黨領導層冇強制統一立場,可能亦因此促成擱置結果。
與此同時,特朗普亦以粗俗言辭猛烈抨擊紐約州眾議員科爾特斯(Rep. Alexandria Ocasio-Cortez, D-NY),因為佢曾暗示伊朗行動係可被彈劾嘅罪行,進一步加劇埋同民主黨嘅緊張局勢。
今次彈劾努力並非特朗普第二任期以嚟第一次受到挑戰。佢喺2019年因扣留烏克蘭軍援、2021年因1月6日國會騷亂兩度被眾議院彈劾,但參議院都判無罪,令佢可以喺2025年重返白宮。格林一向強烈反對特朗普,警告佢嘅行為有可能將美國推向威權主義邊緣。佢喺投票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提出彈劾係為咗讓全國知道,至少有一位議員正密切關注總統言行,並試圖對白宮加以制衡。
美國民眾有人批評格林嘅努力被「壓制」,亦有消息指出國會推遲咗與伊朗行動有關嘅機密簡報,可能影響咗部分議員嘅判斷。
投票結果反映出議員對彈劾問題持審慎態度。特朗普宣稱嘅「摧毀核計劃」與情報部門所認定嘅「短暫延遲」形成鮮明對比,亦削弱咗彈劾正當性。加上中東局勢錯綜複雜、停火脆弱,令議員不願冒險推動更激烈行動。格林直言,佢並唔樂見彈劾,但堅信總統權力必須受到國會制衡。今次擱置表明,國會對特朗普伊朗政策態度複雜,民主黨內部分裂、共和黨團結一致,反映出美國內政與外交之間嘅微妙互動。雖然彈劾被擱置,但格林嘅行動彰顯出部分議員對特朗普仍然保持警覺。未來,國會有可能透過《戰爭權力法案》(War Powers Act)等方式,重新檢視總統嘅軍事授權;而特朗普力推嘅減稅法案,亦可能轉移大眾對彈劾問題嘅關注。隨住特朗普第二任期逐步展開,類似嘅憲政爭議或將陸續浮現,繼續考驗美國政治制度嘅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