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成為全球第二貿易融資貨幣
人民幣成為全球第二貿易融資貨幣

上海「2025陸家嘴論壇」盛大開幕,主題係「全球經濟變局中嘅金融開放合作與高品質發展」。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喺開幕致詞兼主題演講中宣布,人民幣已經躍升成為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並且按全口徑計算成為第三大支付貨幣,同時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中排第三。呢個里程碑唔單止彰顯人民幣國際化嘅重大進展,亦反映中國喺全球金融體系中日益增強嘅影響力。

潘功勝指出,人民幣喺全球貿易融資中嘅佔比喺2023年已達到5.08%,超越咗歐元嘅4.75%,穩坐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嘅寶座。呢個成績得益於中國持續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嘅政策,包括設立離岸人民幣中心,同埋與多個國家簽署貨幣互換協議。同時,人民幣喺跨境支付中嘅地位亦大幅提升,雖然根據SWIFT數據,其全球支付佔比約為3.2%,但考慮到區域性交易嘅增長,按全口徑計算已經升至第三大支付貨幣。而喺SDR籃子中,人民幣以12.28%嘅權重排第三,僅次於美元(43.38%)同歐元(29.31%),鞏固咗作為國際儲備貨幣嘅地位。

喺演講中,潘功勝深入剖析國際貨幣體系嘅演變趨勢,強調主導貨幣嘅更替往往與國際格局變化同國家競爭力轉移有關。他指出,由單一主權貨幣承擔全球主導貨幣角色,存在內在不穩定性,例如貨幣政策外溢效應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目前國際社會對貨幣體系改革嘅討論越來越激烈,特別喺地緣政治層面上,主要集中喺兩個方向:一係減少對單一貨幣嘅依賴,推動多個強勢貨幣之間嘅良性競爭;二係探索超主權貨幣,例如IMF嘅SDR作為潛在嘅主導貨幣。不過,由於SDR喺流動性同市場接受程度上仍有限,短期內難以取代主權貨幣。

潘功勝亦提到,傳統跨境支付體系面對高成本、低效率同包容性不足等問題,全球對改善支付系統嘅呼聲日益高漲。中國經過超過十年嘅努力,已經建立起多渠道、廣覆蓋嘅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網絡,推動跨境支付變得更加高效、安全同多元。呢個發展趨勢未來將會持續,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堅實支撐。

為進一步提升人民幣嘅國際流動性,同時強化上海作為全球金融中心嘅地位,潘功勝宣布喺上海實施八項政策措施,包括設立數字人民幣國際運營中心、喺臨港新片區開展離岸貿易金融改革試點、發展自貿離岸債,以及研究人民幣外匯期貨交易等。呢啲舉措目標係完善金融基礎設施,推動金融開放與創新,增強上海喺全球金融市場嘅競爭力。

雖然人民幣國際化取得明顯成就,但挑戰依然唔少,包括資本帳戶開放受限、匯率波動大,以及全球市場對人民幣資產接受程度未如理想。潘功勝強調,中國需要持續深化金融改革,加強財政紀律同金融監管,並且喺國際合作中提升人民幣嘅吸引力。隨住地緣政治同經濟格局變遷,人民幣有望喺全球金融體系中扮演更加關鍵角色,為全球經濟變局下嘅金融合作注入新活力。

發佈時間: 2025年06月19日 15:43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