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對外情報局局長伊瓦先科(Oleh Ivashchenko)接受烏通社專訪時爆料,中國正向20間俄羅斯軍工廠供應特種化學品、火藥同機床,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呢項指控不但突顯中俄喺俄烏戰爭背景下,日益緊密嘅經濟同技術聯繫,更進一步加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對此,中國外交部迅速反駁,強調從未提供致命性武器,並狠批烏方嘅說法係「無端指責同政治操弄」,重申中國一貫支持和平解決衝突。
伊瓦先科透露,烏方情報顯示中國向20間俄羅斯軍工廠提供機床、特種化學品、火藥同其他零部件,並喺2024至2025年間,記錄咗至少五宗與中國航空領域合作嘅案例,涉及設備、備件同技術文件。佢又指出,截至2025年初,俄軍無人機所使用嘅關鍵電子設備有80%源自中國,當中部分交易仲涉及標籤錯誤、產品命名誤導,甚至透過空殼公司走私微電子零件。早前總統澤連斯基亦曾聲稱,中方正向俄方供應火炮同火藥,並指出有中國公民喺俄羅斯無人機生產設施工作,俄方更可能未經中國高層同意下竊取無人機技術。相關指控令外界對中俄軍事合作嘅疑慮加深。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喺27日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從未向俄烏衝突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性武器,對軍民兩用物項亦有嚴格監管。佢強調,烏克蘭對此「十分清楚」,並曾公開指出俄方進口嘅武器零件主要來自美國等西方國家,而非中國。毛寧指責烏方言論缺乏證據,意在政治炒作,又重申中方支持停火談判,並呼籲各方聚焦和平解決問題。其後新華社發表評論,強調中國對雙用物項出口實施嚴格管制,並促請國際社會停止製造對立。
隨住戰爭持續,中俄喺雙用技術同物資方面嘅合作不斷加深。北約早喺2024年就將中國列為俄羅斯侵略行動嘅「關鍵啟用者」,認為中方提供咗大量支援。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喺2025年亦指出,俄羅斯無人機產業高度依賴中國電子零件,比例高達八成,與烏方嘅說法一致。不過,因為涉及產品多數屬民用或雙用性質,要直接證明其軍事用途並唔容易,使得烏方嘅指控喺證據層面仍然存有爭議。
俄羅斯官方對呢項指控尚未作出回應。分析認為,俄方可能刻意保持低調,避免再度激化與西方關係。烏克蘭則正考慮對涉事中國企業實施制裁,但亦擔心會影響和平談判進程。
事件突顯俄烏戰爭中供應鏈問題嘅複雜性。作為世界工廠,中國出產嘅軍民兩用產品遍布全球市場,難以完全追蹤最終用途。即使烏方提供咗如20間軍工廠及電子元件佔比80%等具體數據,但未見有公開嘅第三方證供,令中國否認之詞難以完全駁斥。西方國家對中國角色保持高度警惕,美國同歐盟已針對部分中國企業實施制裁,不過,由於中國喺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制裁效果受限,反而可能推高全球物價,增加經濟不穩因素。
烏克蘭情報局表示,會喺短期內公布更詳細報告,國際社會正密切關注後續發展,特別係中國會否因應壓力調整對俄出口政策。喺戰爭僵局未解之際,任何針對第三方嘅指控都有可能對和平進程造成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