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署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底,過去12個月內獲安排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維持5.3年,與前季度持平。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則縮短0.1年至3.3年。房署表示,輪候時間穩定主要因六成申請者獲分配翻新單位,其中八成位於市區或擴展市區。
數據突顯市區公屋供應緊張,一般申請者在市區及擴展市區的輪候時間比新界區長約兩年。長者一人申請者中,四成獲分配新界區單位,輪候時間較短。今年首季,約4700宗一般申請獲安排入住公屋,包括440宗長者一人申請及780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新公屋單位方面,約2300宗申請獲分配,其中1500宗為屯門顯發邨,800宗為深水埗白田邨。其餘2400宗為翻新單位,來自租戶購買資助單位、自願交回或因濫用公屋被收回的單位。
截至3月底,一般公屋申請約11萬6400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約8萬6300宗,較歷史高峰分別下降26%及40%,反映需求有所回落。房署強調將持續優化資源分配,惟市區單位供應仍為挑戰。分析指,政府需加快興建新公屋及釋放更多翻新單位,以進一步縮短輪候時間,保障基層市民住屋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