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金融科技公司 Ramp 最新發布的 AI 指數(2025 年 4 月),OpenAI 在美國企業市場的訂閱使用率持續飆升,截至四月已達 32.4%,較三月的 28% 增長顯著,並從一月的 18.9% 翻倍增長。相比之下,Google AI 的訂閱率卻從二月的 2.3% 暴跌至四月的不足 1%,彷彿在 AI 競賽中「踩到香蕉皮」,市場競爭力大幅下滑。Anthropic 的 Claude 模型則以 8% 的訂閱率穩守小眾市場,專注於金融與醫療等高規範行業。
Ramp 經濟學家 Ara Kharzian 在部落格中表示,OpenAI 在其平台上的客戶增長速度「堪比火箭升空」,遠超其他競爭對手。雖然 Ramp 的數據僅涵蓋約 3 萬家企業,難以完全代表市場全貌,但 OpenAI 的領先地位已無可爭議。據 OpenAI 內部估計,其商業用戶已從 2024 年 9 月的 100 萬激增至 2025 年 4 月的 200 萬,涵蓋財務、科技與零售等行業,顯示企業對生成式 AI 的需求如「野火燎原」。
OpenAI 的成功並非無憂。該公司預計 2029 年前難實現正向現金流,原因在於訓練 AI 模型的算力成本高得「像燒錢買星際戰艦」。然而,OpenAI 正積極開拓新營收來源,例如向企業客戶推出專屬 AI「代理」,協助軟件工程與研究任務,收費動輒數千美元。內部預測顯示,其收入將從 2025 年的 127 億美元躍升至 2026 年的 294 億美元,展現對市場的強烈信心——當然,前提是別被競爭對手「抄後路」。
Google AI 的挫敗則令人唏噓。作為昔日科技巨頭,Google 在生成式 AI 領域的部署成本與整合複雜度讓企業望而卻步。與此同時,OpenAI 憑藉 ChatGPT 的易用性與強大功能,成功搶佔市場。面對全球 AI 競爭白熱化,OpenAI 能否在技術領先與商業擴張間找到平衡,將是其未來成敗的關鍵。否則,今天的「AI 霸主」也可能成為明天的「科技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