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 晶片供應漏洞引爭議 馬來西亞成監管關鍵

隨著全球對 AI 晶片需求激增,Nvidia(輝達)作為市場龍頭備受矚目。然而,其採用的「依帳單地點列示地理營收」報告方式,僅披露客戶帳單所在地,而非實際貨物運送地點,引發市場對其出貨透明度的質疑。尤其在美國對中國及東南亞地區晶片出口管制日益嚴格的背景下,馬來西亞作為供應鏈關鍵節點的角色,進一步放大這些疑慮。

 

根據業界資料,馬來西亞近期進口高性能計算系統及晶片組件顯著增加。例如,2025 年 3 月,台灣對馬來西亞的電腦系統出口額達 18.74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366%,其中可能包含 Nvidia 的 AI 晶片。 馬來西亞柔佛州近年吸引 Nvidia、Microsoft 等超過 250 億美元的數據中心投資,部分進口可能用於本地建設,但美國及新加坡當局懷疑,部分晶片可能透過馬來西亞轉運至中國,規避美國出口限制。

 

Nvidia 的財報顯示,其按帳單地點記錄收入的做法符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規範,但這種方式可能使實際出貨流向難以追蹤。 例如,Nvidia 2024 財年報告顯示,新加坡占其收入 18%,但實際運抵新加坡的貨物不到總收入的 2%,顯示帳單地點與實際運送地點的差異。 雖然此做法合法,卻可能在監管敏感時期引發關注,特別是美國商務部(BIS)已要求馬來西亞加強對高性能晶片出口的監管。

 

近期,新加坡破獲一起涉嫌詐欺的案件,涉及 Dell 和 Supermicro 伺服器(可能內含 Nvidia 晶片)從新加坡運往馬來西亞,疑似最終流向中國。 馬來西亞政府已承諾調查是否違反本地法律,但目前無證據顯示 Nvidia 直接參與違規行為。 Nvidia 強調,其嚴格遵守美國出口法規,並表示若政府認為其銷售違規,應明確指引。

 

分析指出,Nvidia 的報告方式雖不違法,但若供應鏈中的第三方被發現違規,Nvidia 可能間接受到監管調查影響,面臨聲譽或財務風險。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可能審查其財報透明度,而商務部(BIS)則聚焦供應鏈轉運風險。若違規證據浮現,Nvidia 可能面臨罰款或出口限制,但目前這些風險仍屬推測。

 

馬來西亞憑藉地理優勢及數據中心熱潮,已成為全球 AI 晶片供應鏈的戰略要角。然而,其進口量激增與最終流向的不透明性,使 Nvidia 的出貨策略成為市場與監管機構的焦點。未來,Nvidia 需在遵守法規與維持市場信任間尋求平衡,以應對日益複雜的全球貿易環境。

發佈時間: 2025年05月12日 15:09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