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選戰進入白熱化 特朗普挑釁言論成意外推手
加拿大選戰進入白熱化 特朗普挑釁言論成意外推手

加拿大迎來聯邦大選決戰。今次選舉除咗本地經濟同安全議題外,更受特朗普 近期對加拿大發表嘅關稅威脅同併吞言論強烈影響,令選戰升溫,成為國際焦點。自由黨領袖馬克·卡尼(Mark Carney)同保守黨領袖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展開最後衝刺,而一宗震驚全國嘅溫哥華悲劇亦為選情增添變數。

 

特朗普日前聲稱考慮對加拿大製造汽車徵收25%關稅,並揚言「將加拿大併入成為美國第51州」,此言論激起加拿大社會廣泛反感。特朗普仲要喺Truth Social發文指:「成為第51州將使加拿大免受關稅,提高軍事實力,經濟大幅增長。」此番說話被自由黨迅速引用,塑造成「捍衛國家主權」嘅選戰主題。

 

民調反映,特朗普言論對選情影響深遠。根據27日公布嘅最新民調,自由黨支持率為42.6%,領先保守黨39.9%。EKOS研究所(EKOS Research Associates)亦指出,自由黨領先6個百分點,並有機會奪得眾議院343席中過半數,組成單獨多數政府。

 

溫哥華前日發生嘅悲劇亦令選戰氣氛沉重。4月26日,一名男子駕駛SUV衝撞溫哥華一場菲律賓社區節慶活動人群,造成11死、數十人受傷。自由黨領袖卡尼緊急取消多場競選活動,趕赴現場探訪受害者家屬。佢喺一個集會上表示:「呢個唔止係全國性災難,對加拿大菲律賓裔社區嚟講,影響更加深遠。」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省長埃比(David Eby)陪同卡尼會見社區領袖,呼籲社會團結。

 

保守黨領袖博勵治亦係奧克維爾(Oakville)一場集會中悼念事件,形容呢場係「菲律賓社區」嘅悲劇。政治學者布拉特(Duane Bratt)分析指,悲劇雖然唔太可能扭轉選情,但對選民情緒產生深遠影響。

 

卡尼作為前加拿大銀行及英格蘭銀行行長,以經濟專家形象參選,強調自己能帶領加拿大應對特朗普施加嘅外部壓力。佢喺競選中打出「永不做51」同「強大嘅加拿大」口號,又引用曲棍球術語「Elbows up」(挺身而出),鼓勵選民以堅定態度應對外來威脅。

 

相反,博勵治則集中火力喺國內問題,提出降低生活成本、打擊犯罪同解決住房危機,成功吸引年輕男性選民。他承諾減少海外援助,並提出喺美國關稅持續期間,豁免本地汽車購買聯邦稅款。博勵治雖然避免正面回應特朗普「併吞言論」,但曾喺社交媒體上發聲:「加拿大嘅命運,只能由加拿大人喺投票箱決定。」

 

民調數字進一步揭示兩極化趨勢。調查顯示,自由黨支持率為43%,保守黨為38.9%,自由黨大概領先4個百分點。不過,加拿大採取單一選區相對多數制(first-past-the-post),自由黨喺城市選區如多倫多、溫哥華佔優,預計有利贏取更多議席。

 

根據布蘭登大學政治學教授桑德斯(Kelly Saunders)觀察:「自由黨有望守住城市地區,而保守黨需靠農村同小城鎮翻盤,成功機會渺茫。」

 

最後決戰集中喺幾個搖擺省份,特別係不列顛哥倫比亞省43個選區,被視為左右整體結果嘅關鍵。投票將於當地時間4月28日晚結束,並從大西洋省份開始點票。

發佈時間: 2025年04月29日 13:45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