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蒂爾(Peter Thiel)最廣爲人知的身份,可能是《從0到1》的作者,是曾經同馬斯克一起打天下的「PayPal 黑手黨」 。近日罕有接受Palantir聯合創辦人喬·朗斯代爾(Joe Lonsdale)主持嘅播客專訪。蒂爾冇將焦點放喺技術趨勢,而係冷靜剖析制度崩壞、社會停滯同投資策略嘅轉變,並分享喺失序時代中點樣務實咁揀選戰場。
蒂爾指出,喺腐敗同低效嘅環境下,真正嘅機會往往藏喺最難打開嘅領域。佢覺得自己過去二十年表現最差嘅投資領域,正係教育軟體同醫療信息化,因為呢啲領域改革者眾多,但真正能夠突破嘅人就唔多。相比之下,好似SpaceX同Palantir呢啲直接挑戰國防、巿政、預算結構等等,嘅「建制」項目,反而有巨大潛力。蒂爾提醒大家:「唔好好似衝浪者喺無浪嘅平靜日子死撐,要等有浪嚟嘅時候,喺啱嘅地方發力。」
講到現行高等教育體系,佢亦毫不留情咁批評哈佛、耶魯呢一類名校早已「名存實亡」,無法再培養真正嘅社會領袖。佢話,學生入咗呢啲校園之後,通常都係會迷失左方向。佢帶有無奈咁指出,即使喺哈佛,好多學生都唔知道Facebook就係扎克伯格喺學校入面創立,大學同現實之間嘅脫節已經非常嚴重。佢呼籲年輕人應該將目光轉向科技,因為呢個領域仍然係文明進步嘅主要推動力。
回顧當年創辦Palantir嘅經驗,蒂爾描述咗9·11後政府喺反恐領域使用低技術、侵犯隱私嘅現狀。佢同團隊意識到,政府內部嘅科技水平遠遠落後於矽谷,於是決定以高技術、低侵權嘅方法引入市場。由最初同軍方官僚架構周旋,到最後攪到要起訴軍方重新公開招標,Palantir花咗十年時間,先打破呢啲守舊嘅體制,證明「制度障礙雖然深,但係可以克服」。
蒂爾亦提到,好似SpaceX進軍航空航天領域一樣,只有闖過高門檻,先有機會收割成個市場。佢形容當年傳統航太公司就好似肥胖嘅奶牛,一旦突破圍欄,裏面就係肉食者嘅競技場。佢強調,真正成功嘅人唔係亂咁進攻,而係懂得等待正確時機,然後精准出擊。
講到美國當前嘅財政同貿易政策,蒂爾展現出謹慎樂觀嘅態度。佢認為,美中關係已經到咗必須重新設定遊戲規則嘅時間。就算關稅政策短期內會引起震盪,但如果可以令到美國同其他國家重新規劃供應鏈結構,就有機會重建一個新嘅自由世界體系。佢同時指出,AI同工業自動化將喺未來十年內,為部分製造業回流美國提供可行性,不過前提係政府能夠適度放寬對工業嘅過度監管,重新啟動製造業嘅活力。
至於矽谷嘅氛圍變化,蒂爾亦直言不諱。佢話過去科技公司普遍左傾,主要係為咗避免觸怒監管者,但近年嚟風向正喺暗中逆轉。佢咁話:「我一直覺得,問題最關鍵嘅地方,就係大家心裏諗緊啲乜,同佢哋敢講出口嘅嘢,中間嘅落差愈嚟愈大。呢種落差,本質上就係過度言論審查整出嚟嘅副作用。最尾,呢啲副作用一定會反咬返迷戀「政治正確」嘅人。」佢相信,今日唔少科技公司私下已經開始修正過去過度政治正確嘅傾向,而呢種文化上嘅反撲,將為新一輪創業同改革帶嚟空間。
被問到應該「退出建制」定係「留底戰鬥」,蒂爾務實咁話:努力係必要嘅,但必須選對戰場。佢強調,無論係核能、基礎建設定國防科技,只要技術條件成熟、政治障礙都可以突破,就有可能創造真正意義上嘅巨大價值。不過,對於城市管理嘅結構性問題,佢就持悲觀態度,認為某啲領域係深層文化同制度太僵化所做成,短期內難以實現真正改革。
蒂爾總結佢嘅核心投資觀點,投資唔係隨波逐流,而係選擇一條注定難行,但值得走嘅路。佢話:「適當嘅樂觀係推動變革嘅燃料;而等待正確嘅時機,先係生存同勝出嘅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