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25年加拿大聯邦大選只剩下數日,選戰氣氛喺美國總統特朗普掀起嘅關稅戰同中美局勢影響下,變得異常緊張。自由黨領袖兼現任總理馬克·卡尼(Mark Carney)與保守黨領袖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勢均力敵,選民嘅選擇將決定加拿大未來如何應對外部經濟壓力同內部挑戰。
美國喺2025年初對加拿大鋼鐵、鋁材同汽車徵收25%關稅,並威脅擴大至藥品同木材,引發加國社會對經濟前景嘅憂慮。加拿大商會預測,若美加互相加徵關稅,加拿大GDP或將萎縮2.6%,人均收入可能損失約1900加元。作為反制,卡尼政府對美國汽車及貨車實施報復性關稅,並同澳洲、歐盟等國協商建立新貿易聯盟,試圖降低對美國市場嘅依賴。卡尼喺4月17日領袖辯論(leaders’ debate)中強調:「我哋必須團結一致,抵抗特朗普帶嚟嘅經濟威脅,確保加拿大主權不被動搖。」
與此同時,中美貿易戰進一步升級,亦為今次大選增添變數。特朗普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高達125%嘅關稅,並要求盟友限制與中國之間嘅貿易,以換取關稅豁免。中國則警告各國唔好「屈服」於美國壓力,稱此舉將損害全球貿易秩序。作為美國最大石油供應國同時又係中國重要礦產貿易夥伴,加拿大面臨艱難抉擇。卡尼表明,加拿大將尋求「平衡策略」,同時維護與美國嘅關係,又積極深化同亞太地區合作。
民調顯示,自由黨喺卡尼上任後支持率明顯回升。根據YouGov發佈嘅預測,自由黨有望贏得微弱多數,取得約21席嘅優勢。分析認為,特朗普推行嘅關稅政策激發咗加拿大人嘅民族主義情緒,令更多選民轉向支持卡尼提出嘅穩健經濟策略。卡尼擁有國際金融背景,曾任英格蘭銀行行長,被視為應對貿易戰嘅穩定力量。政治學者韋林斯(Ben Wellings)評論講到:「特朗普嘅關稅施壓成為扭轉選情嘅外部因素,卡尼成功將危機化為團結選民嘅契機。」
保守黨領袖博勵治則以「加拿大優先」為口號,主張減稅、取消碳稅,同時加快與美國進行自由貿易談判。佢批評卡尼嘅多元貿易策略太冒險,可能破壞美加關係。但由於博勵治嘅立場同特朗普部分政策相近,反而引起部分選民疑慮。渥太華大學政治學教授史密斯(Alison Smith)指出:「博勵治努力同特朗普劃清界線,但喺民族主義升溫嘅情況下,任何與美國政策過於接近嘅立場,都容易引發選民反感。」
中美貿易戰對加拿大影響已不止於經濟層面。特朗普此番提高關稅,係為咗削弱美國對中國關鍵原材料嘅依賴。而加拿大正好係美國超過一半礦產進口來源,戰略地位因而上升。不過,中國近月對稀土出口實施限制,已影響到包括加拿大在內嘅全球供應鏈。卡尼政府因此加快同澳洲同歐盟展開礦產合作,並計劃投資國內清潔能源技術,務求減低對單一市場嘅依賴。
有國際關係學者表示:「加拿大目前正處於二戰以來最錯綜複雜嘅國際局勢中。大選結果將決定加拿大係選擇獨立行動,定係被迫喺中美之間選邊站。」卡尼則表明,加拿大應該成為「新全球貿易秩序」嘅推動者,而唔係任人擺佈。
除咗貿易議題,住房危機、通脹同能源價格亦係選民重點關注。根據民調,37%選民認為住房係首要議題,33%關注通脹壓力。卡尼承諾投資1300億加元改善基建,集中紓緩住房短缺;博勵治則建議放寬建築監管,鼓勵市場主導。兩黨喺住房政策嘅支持度不相上下,反映選民對經濟方案仍抱觀望態度。
今屆選舉提前投票率創下新高,達730萬人,比2021年上升25%,反映出選民對國家前景有高度關注。安大略省、卑詩省、魁北克省等關鍵省份嘅選情將決定選舉最終走向。鑒於兩大黨民調差距處於誤差範圍內,外界普遍預期或出現懸峙國會(hung parliament),小黨將成關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