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選小黨崛起!與中美角力交織選戰新局
澳大選小黨崛起!與中美角力交織選戰新局

2025年澳洲聯邦大選將於5月3日舉行,屆時選民將選出第48屆國會150個眾議院席位及76席參議院中嘅40席。選戰自3月28日正式展開,傳統大黨工黨同自由—國家聯盟之間嘅角力仍然係焦點,但眾多小黨崛起為今屆選舉增添唔少變數,亦令政治走勢變得更加難以預測。

 

今屆共有23個小黨參選,涵蓋右翼民粹、左翼進步、地區主義以及單一議題取向,令選舉有更多變數。其中「一國黨」(One Nation)主張大幅削減移民、退出氣候協議,限制墮胎權利,減少失業救濟金,反對「政治正確」和全球化,等等,直頭係特朗普嘅澳洲版本。該黨喺2022年初選票中取得4.1%,目前喺參議院擁有兩席。

 

另一焦點政黨「凱特澳洲黨」(K A P)由資深議員凱特(Bob Katter)創立,聚焦昆士蘭北部農業利益,雖只喺三個選區參選,但地區影響力不容忽視。「中央聯盟」(Centre Alliance)則以南澳為基地,強調反貪腐同地區經濟發展。

 

至於新興勢力,「澳洲之聲」(The Australian Voice)由前工黨參議員佩曼(Fatima Payman)於2024年創立,聚焦原住民權利同多元文化包容。「人民優先黨」(People First Party)由前聯盟參議員倫尼克(Gerard Rennick)創立,主打右翼保守議題,主攻昆士蘭。「愛國號角」(The Patriotic Horn)則由億萬富帕爾默(Clive Palmer)支持,憑大量資金同廣告宣傳吸睛,票源策略偏向支持獨立候選人,削弱傳統大黨票倉。

 

根據YouGov於4月中進行嘅民調,工黨喺兩黨偏好票中以53%領先自由—國家聯盟嘅47%,但差距唔算大。澳洲國立大學政治學家肯尼(Mark Kenny)指出:「雖然小黨難以奪得多數席位,但其喺參議院影響力加上偏好票分配機制,有潛力影響組閣走勢。」

 

而選情背後,國際經濟風雲變化亦可能成為「隱藏變數」。隨著中美貿易戰升溫,特別係美方傳出可能對中國商品全面加徵新一輪關稅,澳洲作為出口導向經濟體,或受牽連。悉尼大學經濟學家霍爾登(Richard Holden)指出:「若中美角力進一步惡化,對澳洲鐵礦、農產品甚至教育及旅遊等出口行業構成壓力,勢將加劇國內生活成本壓力,進一步影響選民取態。」

 

部分小黨在中美角力立場上已經表明立場,例如「一國黨」強調應減少對華依賴,提升本地產業自給自足能力;而「中央聯盟」則呼籲加強與印度、東南亞地區合作,分散貿易風險。相對地,兩大黨對中美爭端表態較為保守,多聚焦國內政策優先,但在競選尾聲不排除轉向國際議題吸票。

 

對於國內議題,這次選戰焦點議題仍以生活成本、住房負擔及氣候政策為主。工黨提出擴大首次置業資助計劃,聯盟則主打稅務減免。「動物正義黨」(Animal Justice Party)聚焦環保同動物權利,主張禁止活體動物出口。霍爾登補充:「住房同生活成本問題係選民最關注嘅焦點,小黨若能就中美局勢提出應對措施,或可吸引部分中間派同經濟焦慮選民支持。」

 

選民參與創新高,澳洲選舉委員會(Australian Electoral Commission, AEC)預料選民登記數字創歷史新高,提前投票自4月22日啟動,已超過250萬人申請郵寄投票。4月22日,工黨領袖艾巴尼斯與自由黨領袖達頓進行第三場電視辯論,表現平穩未見突破。

 

有政治評論員直言:「選民對傳統政黨論述感到疲倦,小黨提供差異性,為選戰注入新意。但若國際風險升高,選民亦可能轉向尋求穩定性嘅選擇,對小黨係機會亦係挑戰。」

 

眾小黨配票策略各異。「一國黨」拒絕與工黨及綠黨(The Greens)進行偏好票交易,強調誠實競選。「中央聯盟」嘅夏基表示樂於與任何能穩定施政嘅政黨磋商,優先爭取南澳利益。「愛國號角」獨立獨行則豪擲17.5萬澳元推廣具爭議性廣告,試圖操控選情。

 

總括而言,2025年大選唔止係工黨同聯盟嘅對決,亦係小黨能否突圍而出嘅時機,而中美角力所衍生嘅經濟變數,更可能成為「最後一票」投向邊個陣營嘅關鍵因素。

發佈時間: 2025年04月25日 08:25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